特朗普今年1月20日就职后,黄金价格急升了8.7%,而比特币价格却下降了8.3%,美元也贬值了2.2%。当然,金价大涨主要是由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得美国通胀预期上升而导致的。有意思的是,这次金价的上升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特朗普财经智囊正在考虑美国财政部是否在今后不久的未来把美国黄金储备的估值从1973年的历史价格(42.2美元/盎司)变更为市场价格(比如2月19日为2934美元/盎司)。这一会计价格的调整本身不涉及实物黄金买卖,但其对黄金价格及预期的影响不可小觑。
作为全球黄金最大储备国,美国黄金储备高达8133吨 (2.615亿盎司)。这些储备金长期保存在不同的地点,包括诺克斯堡、丹佛铸币厂和西点军校铸币厂。美国的黄金储备在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列在“黄金储备” 项下。用1973年的每盎司42.2美金历史价格来计算,美国黄金储备的价值只有110亿美元,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低估黄金的价值也人为地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净资产,导致资产负债表过于保守,从而低估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实力。如以现今的黄金市价为准,美国财政部资产将大增7562亿美元。
那么这一潜在政策调整为何会影响黄金价格呢?
首先,美国财政部这一举措会强化黄金的货币属性与市场对黄金的信心,重新估值可能被解读为美国承认黄金在现代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上升,同时也暗示对美元信用或通胀的潜在担忧,增强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例如,美银指出,黄金重估类似于“无QE之名的QE”,可能推高黄金及其他资产价格。
其次,由于资产总量上升,美国财政部的融资能力上升。如果市场视这种会计行为是为财政宽松做铺垫,这将加剧市场对通胀的预期,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已经宣布了将实行对等的关税政策。而黄金作为抗通胀工具,投资者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在黄金需求在去年已创新高的环境下(根据世界黄金数据,去年全球黄金需求为1000亿美金, 为历史新高),而供给有限,黄金价格上升的压力上升。
第三,美国的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甚至增持黄金,进一步推升需求。市场预期此类连锁反应可能支撑金价。
最后,也有投机性买盘与心理影响。从历史价格调整为市场价格可能被市场误读为黄金被低估的信号,触发短期投机性买盘,叠加杠杆效应,可能放大金价波动。
应该注意的是, 这种黄金价格重估效应是短期的。鉴于特朗普政府最近提出要建立一个美国政府的主权基金,资金的来源是个很大的问题。因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几乎没有年度贸易顺差,财政预算赤字的长期化也造成美国国家债务高企。若黄金储备的重估的资产被用于建立一个主权财富基金 ——而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 那些影响黄金价格上升的因素也会不复存在,对金价也可能是利空。随着美联储近期释放的谨慎和暂缓降息货币政策越来越明确,美国较高的也同时将要持续较长期的利息水平也会重新下降,从而间接抑制金价。
市场有句俗话,“听传闻买进,见事实沽出”。黄金价格重估的政策长期后果有待观察,取决于美国新政府的政策意图与市场解读。 虽然重估本身是一个会计调整,但若伴随政策信号(如暗示黄金重要性上升或财政赤字恶化),市场情绪也会为之转变。如果市场认为美国通过黄金重估变相贬值美元,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趋势,长期利好黄金。
综上所述,黄金储备的重估短期倾向上涨,长期存在不确定性。下一步,市场也在关切特朗普经济学的一个悖论:一方面向全球征收对等关税,其结果是一个强势的美元。另一方面特朗普却要让美元贬值并同时继续成为全球央行的储备货币。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将考验特朗普政府与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的协调和共识。调和这个矛盾其实需要美国财政部出面与其大幅顺差的贸易伙伴签署一个多边的“海湖山庄协议”,同时也迫使这些国家承诺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最好是超长期(centennial)国债。
在特朗普政策主打的单边主义的世界里,这无疑是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使命。所以,黄金在新的特朗普时代应该还是对冲地缘政治风险,通胀,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最佳工具。
HKIIF
(作者刘利刚先生现任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董事、常务副会长,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服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