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热点
香港监管破冰:证监会放行虚拟资产质押服务
2025年04月09日 15:04 来源:奇点财经 阅读:0

记者 邬海茵 报道

4月7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发布两份通函,正式为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及认可基金参与质押服务“开绿灯”,是香港自2023年《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实施以来最重大的监管转向。

2

香港证监会于2023年发出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第7.26(b)条曾明确禁止平台动用客户资产进行收益性操作,彼时正值全球虚拟资产行业震荡期,FTX等事件暴露出托管风险。现仅两年,证监会的态度便发生180的大逆转。原来,在此次政策转向背后,是区块链经济生态发生了重大演变,也令SFC必然感受到市场压力,力图更加“有所作为”。

HashKey Exchange董事总经理Terence Pu在接受奇点财经采访时指出,SFC的政策直指双重目标:既回应投资者对质押收益的需求,又利用质押机制强化区块链网络安全。这与传统金融中“风险收益平衡”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合规框架将原本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链上行为转化为可监管的金融活动。Terence特别提到,从2月ASPIRe路线图公布,到4月指引落地,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这体现出监管机构对虚拟资产发展的提速决心。

从证监会的通函也可以看到,监管机构强调了质押服务对区块链网络安全的技术价值——在权益证明(PoS)机制下,质押者通过验证交易维护网络稳定,这与传统金融中做市商角色异曲同工。此次监管风向的转变,使香港成为首个将质押纳入合规金融基础设施的司法管辖区,或为全球监管提供范式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政策松绑,但证监会仍然通过多层机制构建了严密的防护网。

首先,证监会要求平台必须完全掌控质押资产的退出通道,禁止第三方托管。这一条款直指行业痛点:此前部分平台将客户资产委托给匿名验证节点,导致赎回延迟甚至根本无法赎回。

其次,证监会要求平台披露有关其质押服务的一般资料,包括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就质押服务所涵盖的特定虚拟资产、涉及提供有关服务的任何第三方、费用和收费、最低锁定期等。指引第10条还要求平台详尽披露包括"削减风险"(资产被协议没收)、"锁定风险"(质押期无法赎回)、区块链技术误差/程式错误风险、黑客入侵风险、与验证者相关的不活动风险,以及与质押相关的法律不确定性等六大类风险。

这种"风险全裸"式披露,可以充分提醒投资者对质押的风险。同时,平台亦需对拟接入的公链进行技术尽调,评估其共识机制稳健性。这实质上是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底层协议层面。

此外,证监会还构建了动态合规的“双闸门”机制。平台需先获证监会书面批准,并在牌照中增设专项条款。这种“一事一议”的审批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监管对创新的抑制,又能通过个案审查植入定制化风控要求。

政策松绑正在触发链式反应。对持牌平台而言,质押服务可能成为利润增长极。另一方面,认可基金通过持牌机构间接参与质押,开辟了合规收益新路径。

业界对于指引的可操作性反应谨慎乐观。Terence Pu对记者表示:“我们认为SFC的指引基本清晰且可实现。”对于整个市场的规模预期,Terence并没有给出具体预测。他坦言:“目前仍在研究政策并设计产品,难以估计具体需求。”但他指出,从长期趋势来说,理论上,持有可质押加密货币(如ETH)的投资者均应参与质押获取被动收益。

“质押服务并非为刺激交易,而是为持有者提供低风险收益。”Terence强调。当前香港市场仍以BTC、ETH等主流币交易为主,Terence认为,这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关。随着合规质押服务的推出,“被动收益型客户”可能成为新增长点,特别是持有ETH等可质押资产的长期投资者。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资深会员陈宜飚博士表示,香港证监会在这个时候推出此项政策,反映出港府适应了虚拟资产生态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演变。陈博士同时也是香港某家族办公室的持牌管理人员,并主编了币圈畅销书《重新定义金融:加密货币与数字资产》,对香港币圈发展有深刻认识。

他认为,自以太坊完成合并(2022年9月)后转向PoS,质押已经成为主流链安全核心机制。香港若禁止合规平台参与质押服务,将导致本地投资者无法分享主流链(如ETH、SOL)收益,削弱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全球市场来看,虚拟资产的机构投资者需求增长迅速。贝莱德等传统资管机构在2023年申请了比特币ETF,并探索质押收益产品。SFC修订虚拟资产的规则,允许通过持牌平台质押,实质也是为机构资金入场铺路,提升香港作为“虚拟资产枢纽”的吸引力。

陈博士认为,从SFC的政策演变,也可以看出香港在与新加坡、美国就虚拟资产方面正进行差异化竞争。相比新加坡(限制散户交易)和美国(强监管压制),香港选择“有监管的开放”,通过明晰规则(如质押资产托管、基金流动性上限等)及隐性成本(复杂的牌照申请及高昂的准入资本)吸引大型合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与迪拜、欧盟争夺虚拟资产的定价权。

此外,香港作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也在虚拟资产方面承担着对接内地政策的缓冲带角色。目前国内地仍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但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香港规范质押服务,可服务于离岸人民币数字化和跨境金融创新(如数字债券质押等),同时又避免直接冲击内地金融稳定。总体来看,香港提前针对质押可能引发的洗钱(如混币质押)、市场操纵(如控制验证节点)等问题设定规则,将会为未来国际监管协调(如FATF标准)提供参考案例。

【提示:为防止失联,更方便获取奇点财经新闻,请您将本网站添加到手机主屏幕。操作方法: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奇点财经网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小箭头,然后在跳出的窗口下拉菜单里选择‘添加到主屏幕’。添加后,您可以像打开App一样快速访问奇点财经新闻!】

(声明:奇点财经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亦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财经媒体,我们专注于ESG投资、虚拟资产、数字货币、区块链、Web 3.0、科技金融及AI创新等前沿领域,为企业出海及市场开拓提供有价值的导向。我们致力于提供深度分析和权威报道,探索新兴科技如何重塑金融与资本市场,助力投资者把握未来趋势。如需转载本报内容,抑或您发现本报文章涉及潜在版权问题,敬请联系enquiry@singularityfin.com。)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