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美国哈佛大学向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干预学术自由,标志着双方在机构自治、意识形态监管及科研经费问题上的矛盾持续激化。作为全美科研经费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该校正面临总额达32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冻结风险,其中22亿美元已被暂停拨付,另有10亿美元联邦卫生研究合约可能终止。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在致全校公开信中指出,政府的系列举措"对患者、学生、科研人员及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构成实质性威胁"。根据诉状,联邦政府在未建立合理关联的情况下,将反犹太主义调查与医疗、科技等关键领域研究资金冻结直接挂钩,其行为"既无法律依据,亦无事实支撑"。
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提交自2023年10月以来的校园反犹太主义和反穆斯林偏见内部报告,并强制推行11项整改要求。包括立即废止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禁止校园示威者佩戴口罩、推行纯学术能力导向的聘用招生制度、削弱"倾向社会运动"的教职人员话语权、提交2023年10月以来所有反犹及反穆斯林偏见内部报告(含未公开草案)。卫生部民权办公室4月19日追加要求,哈佛需提供报告起草人员名单并配合联邦问询,而这些整改要求,似乎已经远超反犹主义治理。
白宫首席副新闻秘书哈里森·菲尔兹在声明中称:"纳税人资金是特权而非权利,哈佛未能履行维护民权法的基本责任。"对此,哈佛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政府的资金冻结是"系统性施压手段",旨在迫使学术机构屈从政治议程,已构成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侵犯。
诉讼文件显示,哈佛指控政府违反《民权法》第六章及《行政程序法》,其核心争议集中于三点。一是资金冻结的关联性缺失,政府未能证明反犹太主义调查与医疗、能源等研究项目存在逻辑关联,却单方面冻结涉及公共健康与国家安全的22亿美元拨款及6000万美元合同。二是学术自由的宪法边界,诉状援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与学术自治的判例,指出政府无权干预大学内部治理及研究方向,其要求"削弱激进教职员工权力"的指令涉嫌侵犯学术自由。三是程序合法性缺陷,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民权办公室4月19日要求提交未公开报告草稿及人员名单的行为,被指违反联邦信息公开条例及正当程序原则。
目前,普林斯顿、康奈尔等6所顶尖学府已面临类似资金冻结,涉及金额超百亿美元。这场博弈不仅关乎学术机构的自治权,更直接影响美国科研生态——从iPhone到GPS,40%的全球创新源自联邦资助的大学研究。
超过百名哈佛犹太学生联署公开信,谴责政府将反犹太主义议题"工具化",使学生沦为"政治议程的棋子"。前哈佛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等学界领袖则声援校方,称"白宫的威胁将适得其反,只会激发更广泛的抵抗"。麻萨诸塞州州长莫拉·希利抨击特朗普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其手段"与独裁统治无异"。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披露的4月11日政府信函存在程序争议。尽管白宫坚称"信函内容真实有效",但两名知情人士证实,该文件本应在跨部门工作组内部传阅,而非直接向公众发布。这一细节进一步凸显政府行动的随意性。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哈佛若持续拒绝妥协,可能面临三项连锁打击:国税局启动免税资格审查、国土安全部限制国际学生招生、教育部终止87亿美元拨款审查。即便坐拥500亿美元捐赠基金,联邦资金的突然撤离仍将导致该校部分前沿研究项目停摆。
【提示:为防止失联,更方便获取奇点财经新闻,请您将本网站添加到手机主屏幕。操作方法: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奇点财经网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小箭头,然后在跳出的窗口下拉菜单里选择‘添加到主屏幕’。添加后,您可以像打开App一样快速访问奇点财经新闻!】
(声明:奇点财经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亦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财经媒体,我们专注于ESG投资、虚拟资产、数字货币、区块链、Web 3.0、科技金融及AI创新等前沿领域,为企业出海及市场开拓提供有价值的导向。我们致力于提供深度分析和权威报道,探索新兴科技如何重塑金融与资本市场,助力投资者把握未来趋势。如需转载本报内容,抑或您发现本报文章涉及潜在版权问题,敬请联系enquiry@singularityfin.com。)